8.围绕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开展科技立法和完善政策等方面的研究。重点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支持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措施,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科技投入,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推动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四、深化改革、集成优势,不断提高软科学研究水平
9.编制指南,顶层设计,完善选题机制。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采取面向高校、院所公开征集研究项目与组织专家集中确定研究方向,主动设计与自由申报相结合,编制项目指南,引导研究方向,不断提高软科学研究的选题水平。
10.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引入竞争机制。按照公平、公开、公正、择优和信用的原则,选择若干研究意义重大、目标明确的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软科学研究机构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投标,协同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研究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软科学研究水平。
11.规范制度,强化管理,完善评价机制。完善软科学项目的评价机制,突出应用性、针对性,把研究成果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影响决策的关联度、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所采用等,作为申报和评价项目的重要依据,引导形成正确的研究导向。建立健全评审专家和研究人员的信用制度,加强研究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
12.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完善协同机制。充分发挥浙江省科学学会、浙江省科学学学会的作用,通过举办研讨会和学术论坛、建立软科学成果数据库等多种方式,加强软科学研究成果的共享。鼓励省内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机构,采取主动做强、联盟做实的方式,构筑跨单位、跨学科协同研究的平台。
五、加大投入,优化环境,不断壮大软科学研究队伍
13.多渠道筹措经费,切实加大扶持力度。逐年增加省财政软科学研究经费,提高重大、重点软科学课题经费支持强度。同时鼓励各高校、科研院所增加软科学研究经费,鼓励社会捐资资助软科学研究。提高软科学研究成果在省科学技术奖项中的比例,鼓励和支持学术水平高、具有重大决策价值、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软科学成果申报高层次奖项。
14.加强研究基地建设。把软科学计划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高校、研究机构中遴选一批具有良好研究积累和较高素质的研究团队,以任务带学科的方式,重点培育和形成公共科技政策、科技发展战略、区域创新体系、技术预见、科技统计、科技评价等一批学科优势明显、研究基础扎实,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软科学研究基地。
15、强化研究人才培养。软科学计划项目的立项和组织实施要着眼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研究人才的专长。通过项目联合研究,弘扬团队协作精神,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等多种措施和途径,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软科学研究人才,特别是软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对软科学研究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给予稳定的支持。支持创造条件,利用多种渠道,鼓励软科学研究人才参加多种形式的国内外研究交流与合作。
16、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倡导学术自由和民主,鼓励敢于探索和冒尖,努力营造尊重个性、平等竞争、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环境。改革和完善人才评价、使用和奖励制度,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克服软科学研究中的急功近利和学术浮躁。
浙江省科技厅
二〇〇七年九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