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快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研究
从优化长江三角洲区域空间结构出发,着眼于发挥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对建设区域网络化城镇体系的基础作用,深入研究区域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布局的重点目标、关键环节和发展思路,重点对高速路网、港口、机场、城际轨道交通、内河航运等交通设施的配套衔接、互联互通、加快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3、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研究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着眼于加快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以突破地区壁垒为重点,深入研究长江三角洲区域市场一体化的目标、重点和关键环节,提出实现区域内人流、物流(江海联运)、资金流、信息流合理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配置,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的对策建议
4、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研究
立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着眼于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竞争力,深入研究如何在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攀升、服务业向高级形态发展中实现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提出加快推进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思路
5、长江三角洲地区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研究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形成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深入研究在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支持跨省市的科技协作和产学研联合,共同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合作建设开放共享的区域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如何加强区域合作,提出加快推进的对策建议。
6、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推进环境保护一体化研究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和清洁生产,深入研究如何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落实最严格的环保制度,统一标准、统一政策、统一执法、联手治理突出的区域性、流域性环境污染问题,提出共同打造环境优美、宜于人居的“绿色长三角”的对策建议。
7、长江三角洲地区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眼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区域整合,深入研究实现劳动者自由流动、平等就业、共享服务的基础、目标和推进措施;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分析梳理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以及实现地区间对接转移的条件,提出加强社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对策思路。
8、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按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要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文化产业集聚区的战略构想,结合长江三角洲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研究分析如何通过加强区域内各地区合作,加速区域统一文化市场的形成,提出推进地区文化产业在更大的区域空间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9、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综合规划》实施为契机,着眼于加快构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总结借鉴国内外城市综合竞争力相关理论,研究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相互关系,构建适合长江三角洲实际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体系,通过实证分析,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名、评价、预测、模拟和比较,探索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规律。
10、长江三角洲区域地方法规、政策冲突条款梳理及实施结果研究
以二省一市目前实施的政策法规为样本,通过具体条款逐一对照,系统梳理其冲突之处,分析不同政策法规对长三角协调发展的影响,提出统一法规政策的对策建议。
11、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深化长江三角洲合作研究
立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协调发展的实际,研究分析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长江三角洲区域协调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机制、深化区域合作内容、创新合作形式的对策建议。